日前,国有的央视播出了一档节目,介绍了二位在城市打工的农民情况,颇有意思。其中一位农民工因为工作表现好获得了中央企业的正式劳动合同。另外一位女性农民工,她在激动之余,向大家展示了一份上海市的户口本。这位农民工,在上海打扫厕所十二年,用她的话说,每天17小时,365天,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可以被评为优秀农民工代表,并在打工当地很荣幸的获得户口。屈指计算一下,也就是说,她在十二年中却干了二十五年半的工作。政府给了他一个城市户口的待遇,能说不激动嘛!她当时就很冲动,这意味着她从此以后,她再也不是农民工了,可以和城市人一样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了,再也不用遭受城里人蔑视的目光了。
我们从小生长在城市的人不会感觉到户口有那么重要,最多也就是孩子不能随便进离户籍地较远的好学校而己。而农民工的孩子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就会面临一系列难以解诀的问题,诸如看病、读书、就业保障等等。户口对于农村户口的人员来讲,确实对改变他们的人生至关重要,这可能比中国人拿到外国绿卡还要兴奋。一旦获得,当然夜不能寐兴奋好几天,因为命运的改变不仅仅是她个人,极有可能是今后的整个家庭及其后代。在此,令我不解的是,一位打工者每天17小时的劳累,年年365天无休息,竞毫元怨言,难道她具备了崇高的思想境界?还是迫于一种生活的无奈?据我所知中国的户籍政策随着改革的进程,早己相应的作了几次调整,主要还是考虑到人才的引进、城市和外地男女的联姻情况的变化。其实根本的问题得不到解诀,对于在我们上海这个立志步入世界现代化城市里竟然还长期存在十二年不休息,每天工作17小时的务工者,实在是对我们建设四个中心国际化都市的讽刺。
我们现今的上海,到处都可以看到外地农民工忙碌的身影。他们干得是城市人不愿干的活,建筑工、莱埸、扫街、环卫、保姆、哪一样不和城里人的生活戚戚相关,都是城里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工作。我们的劳动法对于参加社会劳动的生产者赋于同等的权利,而农民工的权利是否受到了侵犯了呢?当然,公平是相对的,这个社会,这个世界原本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那么同属于一个自食其力的工人在文化、劳动强度相同、工种的技术含量相同的条件下工作,是否应享受相同的待遇呢?作为雇佣方是否理应为他们缴纳保险金、养老金、公积金?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干的是体面的工作,有点尊严的感觉。
据说上海特批了四十几位,这是对优秀的劳动者的稿赏,这是一种荣誉。现今的户口本倒成了先前先进工作者的奖状,啥时候他们才不把户口当回事呢?我想这肯定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我们的社会肯定能够逐渐向劳动者同工同酬,生存者人格平等的方向推进。
评论